手足相處的溫柔時刻:這些日常對話與舉動藏著滿滿的情緒價值

廣告
[育兒觀察]孩子語言發展的心理解讀 小R、小小R成長路程

手足間,滿滿的情緒價值

溫柔的小孩是天性?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呢?

廣告

小R的貼心

有次去超市買完菜要回家的時候,

三歲的小小R突然喊累、想討抱,但手上大包小包,我也已經沒有多餘的手可以抱她。我就和她說:「家快到了,你自己走好嗎?」,但她當然不要。

此時,在一旁地哥哥小R聽到後就開口了:「媽媽我幫妳拿手上的東西,妳抱小小R。她才三歲,會累也沒辦法吧!」(荷物を持ってあげるから小小Rを抱っこしてあげて!小小Rまだ三歳だからしょうがないでしょ!)

哇!當下只覺得小R未免也太貼心了吧!這樣的貼心舉動,是我觀察孩子「手足互動」中最讓我感動的時刻之一。

而且也太有哥哥風範了吧?!也感謝當時的他,因為這個小舉動,即使我手上東西很多也很累,但我還是抱著累了的小小R。

我想這次,我不僅是滿足了小小R也滿足了哥哥疼愛妹妹的心。

給滿情緒價值

不僅如此。

每當小小R在呼喊哥哥小R的時候,小R總是回應他「なーにー?(怎麼了?)」,接著聽完小小R說的話之後,總是回覆她「哇好厲害呀!」「好棒!」。

這類「情緒價值回饋」的語言,充滿了正面力量及情緒價值,也是孩子在日常中學會給予共感與肯定的開始。

還有著哥哥對妹妹的「溫柔」。

抱抱是最好的肢體語言

但其實小小R也不輸哥哥。

人家都說媽媽也有情緒,也可以有情緒,當然我也有。每當我因為生活中各種狀況累積而來,心情不好的時候,即使我什麼都沒說,小小R總是會主動來抱抱我、摸摸我的頭,讓我知道她在。

當下就算怎麼有情緒,還是會覺得有股暖流湧出。

孩子的「非語言情緒支持」其實很重要,也是我們在家庭中建立「情緒安全感」的一部分。

免不了兄妹鬩牆

當然再怎麼溫柔的兩人,也是有吵架的時候,但總是很快地就互相道歉並和好。或是當妹妹在崩潰時,哥哥會用他的方式去詢問妹妹怎麼了、想辦法解決她的問題,讓妹妹恢復平靜。

相反地哥哥在生氣的時候,妹妹也是用她的力量去幫助他、守護他。

互相陪伴與守護

雖然才3歲和7歲的他們,但其實他們都好好地把對方看在眼裡、記在心裡,然後用他們的方式,靜靜地守護著彼此、也保護著我。

未來,希望他們也能一直這樣守護彼此伴隨彼此。

你也曾觀察過孩子之間的情緒互動嗎?在你們家,有哪些特別的兄妹相處方式?

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手足育兒經驗!

 

感謝你的閱讀,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。

追蹤我,一起感受在日本生活的節奏

我是大R,一位住在神奈川的台灣媽媽,
在日常中觀察、陪伴,也記錄親子時光的流動。

📌 主題:日常感受・親子生活・旅遊・新品分享・文化差異
📍 地區:橫濱・鎌倉・橫須賀
✉️ 合作邀約:rhomedaily@gmail.com
📷 Instagram:@rhomedaily

 

看更多其他文章

育兒原則 vs. 妥協:一杯牛奶引發的親子拉鋸戰

コメント

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